撰寫文章
接下來介紹一下如何撰寫文章並產生網站,Pelican 主要支援兩種格式的檔案,他能夠將 markdown file 或是 rst file 自動轉成靜態站的 html,我個人喜歡用 markdown,原因是 markdown 比較簡單而我本身比較懶,如此而已。
第一步,我們在 content
目錄底下新增 images
,pages
和 misc
三個子目錄,會長這樣子,並在 misc
底下加入當前年份的目錄,最後在該年份目錄下加入當前月份的目錄:
$ cd content
$ mkdir images pages misc
$ tree
.
├── images
├── misc
│ └── 2016
│ └── 12
└── pages
5 directories, 1 file
這並不是一個必要的動作,子目錄的名稱也完全隨大家高興,之所以建立更多的子目錄是為了將文章和一些原始內容分類,這樣未來我們也比較容易管理(當然大家也可以將所有的文章直接放置在 content
底下,但這樣未來要找尋某篇舊文就會非常不容易了)。
images
目錄用來放置網站使用的圖片,pages
目錄用來放置靜態頁( pages
是 Pelican 默認的目錄名),misc
用來放置雜項文章。我們會將 blog 中的一般性 Po 文置放在他撰寫時間的目錄下。舉例來說,2016 年 12 月份寫的文章我們放置在 misc/2016/12
下面。
這邊補充說明一下,Pelican 把網頁內容分成兩種,一種叫做 article,一種叫做 page,article 是具有時間性質的文章,通常我們希望他們依時間排列,一般的 blog 文章都屬此類。而 page 是一種靜態的頁面,通常都是與時間無關,不太會變動的內容,例如
關於我
或是聯絡方式
。
準備好了之後,我們在 misc/2016/12
目錄底下新增一個 markdown 文件 my-frist-page.md
,內容如下:
Title: My first page
Date: 2017-01-01 00:00
Category: misc
Summary: My first page
Slug: my-first-page
Hello World!
一個正常的頁面文件由兩個部分組成,一個是文件的 metadata,另一個是文件的內容,my-first-page.md
中的 Title
,Date
,Category
,Summary
和 Slug
都是 metadata,分別設定了文章的標題,撰寫時間,類別,摘要和使用在 URL 上的辨識字串。而下方的 Hello World!
就是頁面的正文了。